课程简介
《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环境创建(设计)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专业必修课程。课程以儿童发展心理学、教育学理论为基础,结合学前教育实际需求,系统探讨学前教育空间的功能分区、安全性、趣味性及教育性设计。课程内容涵盖教室布局、户外活动场地规划、游戏区/阅读角等专项区域设计原则,注重通过环境创设支持儿童的认知发展、社会性培养和创造力激发。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(试行)》建议:应将当地的自然生态、社会生活、风俗习惯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,使幼儿能够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,从而增加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,加深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,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打下基础。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中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。而现阶段学前机构教育环境创建存在以下问题:(一)设计理念表层化,过度依赖标准化模板,忽视地方文化资源的深层次挖掘与转化,导致“千园一面”。(二)课程要素割裂:环境设计偏重装饰性功能,与主题活动、园本课程缺乏系统衔接,难以形成“环境育人”的动态循环。
基于此,本课程积极响应政策导向,呼应现实诉求,在环境设计中系统整合三大维度:一是现代教育技术赋能,运用互动投影、智能教具等技术拓展儿童的感官体验与学习边界;二是可持续发展实践,通过环保材料应用、自然采光设计等传递生态价值观;三是地方文化基因活化,以非物质文化遗产(如传统手工艺)、民间美术图案、地域建筑符号等为素材,构建可视化的文化教育场景(如“节气农事角”“方言故事墙”“非遗传承工作坊”)。通过“环境-课程-文化”三位一体的协同设计,不仅实现教育空间的功能性需求,更让环境本身成为承载文化记忆、激发探究热情的“无声教师”,使幼儿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知识建构与价值认同的双重成长。
授课教师
崔莹莹
授课对象
学前教育2023级232、233班
课程项目
Bsports必一体育学前教育专业《学前机构教育环境创建(设计)》系Bsports2025年行业企业共建共同讲授课程。
课程实践
本节课程以国家级非遗扎染工艺为灵感来源,围绕“儿童视角下的非遗创新表达”设计《非遗扎染》特色活动,深入探索非遗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的创新应用路径。活动通过让员工亲身体验扎结、染色、固色等传统扎染工艺流程,感受扎染技艺“扎结为笔,染液作色”的独特艺术魅力。在创作过程中,鼓励员工突破传统图案的限制,将个人情感、生活观察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融入扎染作品,通过色彩搭配、纹样设计等方式实现非遗文化的现代表达。活动旨在激发员工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,深化文化认同感,同时在自由创作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与艺术创造力,让古老的扎染技艺在新时代的教育场景中焕发新生。




课程伊始,专业教师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,系统介绍扎染的历史渊源、工艺技法及其在学前教育环创中的应用价值。教师展示了多所幼儿园以扎染元素打造的主题墙、区角装饰等经典案例,从色彩搭配到空间布局,引导员工思考如何将扎染艺术转化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育环境。员工们围绕“童趣”“自然”“节日”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,初步构建环创设计方案。




学前232 刘奕菲

学前232 屈子熙

学前232胡欣怡

学前232 蔡京婧

学前233 孔艺洁

学前232 陈小冰

学前233王胜乐

学前233毛庆琳

学前233谭歆扬
本次扎染主题环创课程,将传统工艺传承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,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员工环境创设能力与传统文化传承意识,也推动教育空间从静态装饰向动态课程资源转型,探索“环境承载课程、课程活化文化、文化反哺环境”的良性循环体系。
(通讯员:陈小冰 崔莹莹 审核:高红菊)